贾载明:游江西安徽浙江阆中诗记
2023-06-22 11:49:32
  • 0
  • 0
  • 0


游江西安徽浙江阆中诗记

 

《黄山挑夫》

(12行诗)

 

白云不要飘来鸟语不要传来

游人的目光也不要盯着我这苦累像

只喜清风吹来只愿陡梯少一百级

什么东西能增减沉重挑夫心头明白

 

你额头的汗珠落下能将石梯砸个窝

你的血汗使坚硬的石梯愈来愈光亮

乌云和狂风惊雷与闪电都收敛些吧

黄山挑夫比游人更希望日丽风和

 

一尊一尊向上攀登的移动的雕像

是黄山独特的风景胜于奇石奇松

登上了光明顶未露出光明笑容

站立在那里用手擦着脸上的大汗

 

(2023年4月20日晨于千岛湖)

 

《暮年登黄山》

(12行齐句诗)

 

心想飞起来可腿不随心转

缆车可助飞但只能到半山

乘下的路九曲回肠绕陡险

所幸这把老骨头枯而未槁

 

且爬且停不使额头挂热汗

看怪状裸岩上笔立一奇松

看一团乳云萦绕着奇松尖

猛然感到人潮也是大景观

 

三山五岳九寨黄龙张家界

好山好水赏不尽哟游不完

徐霞客已永别黄山数百年

山水青春不老而人寿苦短

 

(2023年4月30日上午于龙泉驿扶梅斋)

 

 

《登滕王阁偶听读书声》

(12行齐句诗)

 

没看到落霞孤鹜亦不知何处

滔滔人流随滕王阁涌向长天

忽见台阶站立一位年轻母亲

指导女儿高声朗诵滕王阁序

 

在烈日当空下与人声鼎沸中

幼稚而清脆的声音多么别致

让时空浓缩而敲击鼓点悦耳

古人穿越实乃今人意念觉醒

 

不是秋水胜似秋水画栋朝飞

没有朱帘却有山雨物换星移

白云纤歌天高地迥腾蛟起凤

猛然看到王勃坐立于高阁顶

 

(2023年4月21日晨于杭州市)

 

《在千岛湖骑自行车》

(12行齐句诗)

 

舒缓学蓝天上白云悠闲的样子

湖水如伊人公路如伊人的玉带

湖水与绿树芳草默契地静谧着

只有鸟儿以脆鸣拨动自然之弦

 

水连天际春色万重人遇神仙境

仿佛焦枯雪发被滋润且被染青

再悠慢些再松散些再恍兮忽兮

让轻浅打盹流动而后泛出绿滴

 

时下流行穿越我也要赶赶时髦

从巴蜀飞到滕王阁黄山千岛湖

世界在焦躁俄乌硝烟为患全球

我想悠然地穿越到万寂之心底

 

(2023年4月22日凌晨于杭州市)

 

《游杭州西湖畔岳王庙之后》

(12行齐句诗)

 

秦桧奸恶而其主子更为奸恶

十二道金牌令岂止戕害忠勇

民族正气豪气英雄气被摧折

草木含悲江河垂泪长天扼腕

 

阴晦狭窄胸襟岂容雄才俊杰

为了自我宁愿偏安不愿一统

假如皇家的心能昭山河日月

泱泱中华或许在天下更辉煌

 

秦桧万俟卨该跪赵构更该跪

几多王朝皆沉沦于私欲深渊

权欲一旦黑透心灵必出黑手

善良正义廉耻皆被捏得粉碎

 

(2023年4月22日上午于杭州市至绍兴市)

 

《看了鲁迅故居乘乌篷船到沈园》

(12行)

真正的一叶扁舟

最多容坐三人

艄公的浆如鹅掌拨动

一线绿水是一根琴弦

 

穿过一个一个桥下拱洞

柳梢轻拂鸟儿喧哗

黄藤酒红酥手何味何样

很快将品到看到

 

好一个绍兴

 从吴越到而今

名人伟人成群结队

让你仰望得脖子发酸

 

(2023年4月23日凌晨于绍兴市)

 

《世界读书日在乌镇游昭明书院》

(12行)

的确是昭明的书院

大气开阔取法中庸

古今书纸张版电子版

躁动的灵魂遇庄严而静息

 

萧统曾在这里读书

他用书中之理润泽良心

情怀悲悯救难济贫

一部昭明文选①留给后人

 

我捧起中国首部文学选本

读登楼赋鵩鸟赋东皇太一②

很想在这里捧着书本不放

沉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注释

① 《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故这部书称作《昭明文选》。《文选》收录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间130多位作者的诗文700余篇。在这部文选里,萧统把我国先秦两汉以来文史哲不分的现象作了梳理和区分。他认为经史诸子都以立意纪事为本,不属词章之作,只有符合“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标准的文章才能入选,强调“文以载道”,在文章中蕴含自己的思想,并且善用典故成辞、善用形容比喻、辞采精巧华丽的文章,才合乎标准。《昭明文选》正是以此来划分文学与非文学界限的第一部选集。

由于《昭明文选》选材严谨,注重词藻,所选的大多是典雅之作,被视为文学的教科书,士子必读,影响深远。

萧统(501∽531 ),字德施,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梁武帝萧衍长子,为梁朝著名文学家,

② 《登楼赋》是东汉文学家王粲的赋作;《鵩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赋作;《东皇太一》为屈原《九歌》的作品。

(2023年4月24日凌晨于乌镇)

 

《游宏村汪氏宗祠》

(12行齐句诗)

汪氏宗祠大门前

半月水池映蓝天

汪姓缺水不成汪

得水滋润福长绵

 

醒悟古人创意奇

今人唏嘘掩汗颜

宏村灵魂聚宗祠

宗祠灵气水中看

 

游人如潮漫宏村

难觅一志追前贤

天下宏村罕可数

将来如何看乡间

 

(2023年4月25日凌晨写于杭州市)

 

《刻意步行白堤苏堤》

(12行齐句诗)

 

乌篷船在湖水中游弋

我在白堤苏堤上游弋

雨后的风驱赶着墨云

柳丝湖水一起荡漾着

 

居士的脚印遗在白堤

东坡的脚印镶在苏堤

我想叠合他俩的脚印

给这次旅行添点诗意

 

可突然感到千年历史

覆盖的脚印叠至云霄

我只有站立久久仰望

让此望凝固亦愿足矣

 

(2023年4月26日上午于龙泉驿扶梅斋)

 

《傍晚站在大运河拱宸桥上》

(12行齐句诗)

 

四月二十四日这天黄昏

雨后的墨云遮盖着夕阳

我走上大运河拱宸桥上

仿佛看到了杭州的灵魂

 

南端在这里北端在北京

三千多里跨越多少王朝

我的思绪跟着运河北上

可惜不能折向洛阳古都

 

通济渠①两岸的榆柳在否

国运昌达运河必然流旺

观西湖让我的情怀飞扬

看运河使我的思绪深潜

 

注释

① 通济渠:始建于隋朝,是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黄河与淮河。据《大业杂记》记载:“水面阔四十步,通龙舟,两岸为大道,种榆柳。自东都至江都两千余里,树荫相交,每两驿置一宫,为停顿之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南移,通济渠的漕运地位逐步减弱,再加上每年缺少清淤治理,运河河床逐渐淤塞断流以至于荒废。

 

(2023年4月27日上午于成都龙泉驿扶梅斋)

 

《2023年春节游阆中古镇》

(12行齐句诗)

 

这里曾是古巴国最后的都城

深深藏在三国煊赫文化之后

游人看张桓侯庙品张飞牛肉

可忽略了脚下有巴人的气息

 

强楚败巴逆势而行河水倒流

巴人不敌都城五迁①何其悲壮

巴蔓子②宁割头颅绝不割三城

忠国之气横贯大巴山与巫山

 

有长江清江乌江流水之顺势

得巍巍高山莽莽峻岭之雄势

可被楚国逼得几乎亡国灭族

或是下里巴人不敌阳春白雪

 

注释

 

① 都城五迁:指古巴国都城迁徙了5次。据《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子时虽都江州(重庆),或治垫江(合川),或治平都(丰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涪陵)。”有学者将涪陵亦作为古巴国都城。

② 巴蔓子:古巴国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是东周末期(约战国中期)的巴国将军。据《华阳国志·巴志》载:约公元前4世纪,巴国朐忍(今重庆市云阳县一带)发生内乱,时巴国国力衰弱,国君受到叛乱势力胁迫。巴国将军蔓子遂以许诺酬谢楚国三城为代价,借楚兵平息内乱。事平,楚使索城,蔓子认为国家不可分裂,身为人臣不能私下割城。但不履行承诺是为无信,割掉国土是为不忠,蔓子告曰“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于是自刎,以授楚使。巴蔓子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传颂。

 

(2023年4月28日上午于龙泉驿扶梅斋)

 

《4月15日游江西高安畲山贾家村》

(12行齐句诗)

 

这是罕见的古老的村子

大门极气派祠堂很辉煌

朱德革命时曾住过这里

王耀武抗日曾住过这里

 

看到了进士举人排成队

翰第阁怡爱堂令人称羡

祠堂地面上竟镶八卦图

须知这是中华文化的根

 

维护的手还未伸到这里

商业的气息未扑到这里

旅游浪潮还未赶到这里

始于宋代古村再走多远?

(2023年4月29日上午)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