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峨城山
2022-09-20 10:19:22
  • 0
  • 0
  • 9

再登峨城山

 

 

孙和平教授在他的《开江文史典藏》一书里,把峨城山看的很神圣,认为关涉到开江人雄怀气壮的精神。

笔者亦有同感。纵观开江地理特征,无大江大河淘濯人的智慧,与睿智哲人失之交臂。虽有阡陌纵横的平原,但四周终被青山层层圈围,影响穷极万里的视野。如此环境,产佳谷,出美女,但难以产生坦荡弘旷之士。开江人根于巴山,生命源于巴山,首先当向大山吸取精神力量。

巴山逶迤八百里,大山无数,具体向那座山吸取力量?自然是“近取诸身”,峨城山便是值得注目的一座圣山。黑天池山尽管为全县最高处,但生相诡异,地上和地下的变异都极其复杂(见《登上灵岩叹境奇》一文),不合衡稳法则。

有“安如泰山”之说,峨城山的构成、骨骼、血脉、气质与东岳泰山相似。其形巍峨,其色苍茫,其神沉雄,其气静穆,其峰峻韧。延绵横亘,浩瀚无垠。

望其形,以修其貌;观其色,以扬其美;感其神,以聚其魄;视其气,以凝其态;仰其峰,以奋其志。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不爱其山,不乐其山,焉得“仁”乎?

仁者,人道也!人道,即自然之道。与山齐美,与四季同步,并日月同行。顺自然方得真性、真气、真诚。逆自然而行,则妄行矣!

该山史称“治西第一总隘。南北通衢,兵家必争。舞阳侯在此筑城,以助楚汉相争,与宣汉峰城相呼应;徐天德举义挥旗,势结三槐联动,倡白莲教义推腐朽;许世友挥师红军,出宣汉依峨城,与军阀大战七昼夜。

今人江上风清先生有古风《吟峨城山》云:

 

雪霁峨城古,巍巍一险关。青竹泼浩淼,白云坐悠闲。

袅袅烽烟去,萧萧战马还。韦编难详尽,目送过千山。

 

此为人文之气也。

人文之气,即文化之气。此气可濡可染,然需察风云变幻,时态情形,此一时,彼一时,文章合时而作,英雄乘势而为。刘禹锡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是也。

古人早已发现峨城山的神圣,明清两朝“八景”多有变化,但“峨城雪霁”600年漫长历史始终为“八景”之一。古县志云:“治西五十里,有峨城山,駊騀雄峙,冬日积雪,炫耀光明,照彻数十里。”又云:“治西五十里。峰高千仞,甚嵬峨。相传汉武阳侯樊哙驻兵于上,就险筑城。至今遗址存焉。上有梵宇,哙亦肖像其中。”古人诗云:“崫屼冠三川,烟岚出万壑。舞阳兵驻处,魍魉魂消落。”“巍巍西峙玉芙蓉,霁色遥分雪万重。十丈红尘飞不到,寒云高破一声钟。”古县令臧荣青在《峨城山樊侯庙碑记》中道:“百里外望之,蔚然而森秀。盖新宁一巨镇也。”

此地非等闲还有一证,县志记载:西魏时在回龙场(今回龙镇)设立蛇龙县。同时在回龙场设立东关郡,领蛇龙、新宁二县。山之形似蛇似龙,文昌宫庙和关庙内各有一汪清泉为其眼睛。故称蛇龙县。另具宣汉巴人文化学者刘兴国考证,“蛇龙”一词,源于巴文化,因蛇与龙是巴人崇拜的图腾。蛇与龙,实为一物。蛇龙县治与峨城山,近在咫尺。

可见,开江人敬仰和崇拜峨城山是有自然根据和历史底蕴的。

开江无大河滔滔,山多猥琐,而平坝温和,是以多脆弱而乏刚健。《易》倡“天行健”,即是此理。再因少水的浸润、冲击,故失之绵韧。是以从初唐豪杰冉肇则开始,开江领地上的人物大多半途夭折或命运忽然蹇滞,皆因形地、文化之故。

敬山以达强健、雄壮、大气、开阔;重水以达智慧通达、识见卓异、百折不饶。在向山寻找力量源泉的同时,如能继续移山造湖,在巴山小平原里建设一个人工水乡,以达刚柔并济,那就会产生人杰了。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