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毛泽东《娄山关》的内韵
——兼谈教科书对“漫道”解读的错误
诗有内韵与外韵之别。内韵指诗人写诗时的情绪高低及语言节奏,外韵指句末押韵及律诗的“平仄”。
过去,人们对内韵的研究不够。
内韵大致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种基本音调。当然这三种基本音调中又可以分出多种音调。
根据毛泽东自己透露写诗时的沉郁心情和《娄山关》全词表现出的内韵音调看,属于低音。
一首几句的短诗或短词,大都是一音到底。但是有少数诗歌有变化,且往往是前后变化,中间突兀者鲜见。例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是上阕高,下阕平。杜甫的《登高》“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后,突然急转直下,最后“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而转为低音了,前后反差极大。
《娄山关》全词皆低音,其间没有变化。“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里看似有“雄关”、“铁”等阳刚字词,但从全句语调看,他是一个感叹句,并非陈述句。此句也不是写《娄山关》的战斗,而是感叹革命道路的艰险、漫长。可以说是遵义会议后对中国革命实践的一句总结。如果将这句话理解为豪壮之语,则与全词音调不和谐。也降低了这首词的审美价值。此外,如果将“漫道”作说明“雄关”解释,也与后面的“真如铁”这个比喻相矛盾,因为说明性语言不能用“如”、“像”来形容。而名词则可以用“如”、“像”来比喻。因此,“雄关”与“漫道”是并列关系。用“真如铁”来形容前面两个名词逻辑方能通顺。同时,作“革命道路漫长、艰险”解读意义更加深远,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更有教育和启示意义。
笔者臆测,臧克家等前辈对“雄关漫道”的解读受到毛泽东的词皆豪壮、豪气、大气导引,或考虑到社会政治影响,故将“漫道”作“休说、不要说”等动态性词语解读。
但是后人读诗、解诗,特别是读那些含蓄、模糊的诗,一定要自己细细揣摩、玩味,拿出自己的解释,不要人云亦云。尊重权威,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权威,才是治学的正确态度。
(写于2018年9月4日星期二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