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载明编纂:《西河镇上游社区志》凡例、目录、大事记(第二部分)
2019-10-06 14:34:26
  • 0
  • 0
  • 7

龙泉驿区《西河镇上游社区志》凡例

1、本志全称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镇上游社区志”;在文中叙述时,一般称“西河镇上游社区志”“”或“上游社区志”。

2、编撰本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实事求是。并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分析、判断事物。

3、本志不设上限,下限断至2016年。极个别具体事例向后延伸。

4、本志结构采用纲目体,横排纵述,将纪、考、传、表、图等方法结合起来。

5、略古详今,兼顾全面,但突出本社区重点和特点。

6、本志为出生、长期工作、生活在上游社区有一定出众表现的已故者立传,可加评语;对在本社区居民中表现突出且年老的健在者(包括耄耋)进行简介,不加评语。

7、对选载的古文作句读、分段、考订、纠错;对选载的现代白话文考订、纠错。

8、对重要名词及偏僻字词注释。


《西河镇上游社区志》目录

凡例

大事记

第一章  境域状况

第一节   建置沿革

第二节   地理环境

第三节   主要地名(将原文化篇的移至此)

第四节   自然资源

第二章  社区组织

第一节   保甲制度废除到大队组织体制建立

第二节   上游社区(村)中共党组织

第三节   社区(村)居民委员会

第四节   居民代表大会与议事会

第三章  人口与姓氏

第一节   主要姓氏家族迁徙

第二节   姓氏结构与人口数量

第三节   族谱

第四章  农村与农业

第一节   土地权属演变

第二节   生产管理变革

第三节   生产工具更替

第四节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第五节   蔬菜与水果生产

第六节   水利建设

第七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

第八节   税与费

第九节   农村税费改革

第十节   农业补贴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工业发展演变

第二节   制鞋业及其他加工业

第六章  商业

第一节   商业发展演变

第二节   个体工商业

第三节   服务业

第四节   农贸市场

第七章  建筑

第一节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上游场镇与乡村建筑概略

第二节   建筑业的兴起

第三节   建筑的巨大变化

第四节   场镇街道

第八章  教育

第一节   教育发展演变

第二节   幼儿教育

第三节   中小学教育

第四节   职业教育

第五节   社会办学

第六节   办学经费

第九章  文化

第一节  族谱

第二节  五大庙与庙会活动

第三节  硬件设施

第四节  腰鼓队

第五节  语言

第六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物图片

第七节  主要地名

第十章  医疗卫生

第一节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第二节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第三节   计划生育

第十一章  生活水平与生存状态

第一节  物质生活条件

第二节  吃穿住行乐

第三节  婚姻  寿庆  白事

第五节  过节

第十二章  社会管理

第一节  思想道德教育管理

第二节  法制管理

第三节  民主管理

第四节  环保管理

第五节  治安管理

第十三章   社会服务

第一节  民政服务

第二节 城乡社会保险

第三节   就业服务

第四节  办实事

第十四章  人物

第一节  历史人物(已故)

邹嘉能

朱冠然  朱德懿

朱文辉

邹云卿

包奕坤

第二节  当代人物(健在)

刘德成  古冬英

谢元修

叶载馨

刘明才

李华

谢有卫

叶永贵

叶新春

第三节  耄耋

黄富厚

叶元龙    刘素芳

第十五章   艺文

楚王封叶氏敕辞

唐宣宗题玉符诰命

叶氏族谱源流序(宋丞相石林先生世谱序)  宋  叶梦得

嘉应州叶氏族谱序         明 葛汝器

古梅州叶氏宗祠碑记           明 特赐进士  林熙春

过龙南宗家诗(七律)   明  叶梦熊

武城曾氏族谱叙             清 进士 聂铣敏

武城曾氏续修原序

嘉瑔公邹氏族谱序   清 廪生 邹名嘉

谢氏族谱序   清  谢炆

家谱序略     清  谢钧

过西河场 (五律) 清  李伟生

继皋抄谱笔记    民国  邹相举

子昌公祝文

邹氏通用祝文

邹氏清明扫墓祝词

土改歌谣

西河场是成都“东山五场”之一 一条在千年时光中赶场的河(随笔)

当代作者  成都凸凹

西河(诗歌)    当代作者  印子君

写在西河上游(七律)   当代作者  廖灿英

虞美人.西河上游吟      当代作者  武礼建

编撰上游社区志感怀(古风)  当代作者  贾载明

 

《西河镇上游社区志》大事记

清代初年,湖广等地大批移民来到现上游社区境内。主要有叶、钟、曾等姓氏。

1905年,西河小学创立。

1947年早秋发生特大洪灾,损失惨重。

1950年冬西河乡成立农民协会,现上游社区农村片区属西河乡农民协会第二分会。

1951年初废除保甲制度。

1951年下半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西河乡被确定为川西片区土地改革试验乡。土改工作于1952年1月全面展开,同年5月1日全部结束。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及生产资料,将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现上游境内当时土改无疑与全乡同步。

1951年8月,政府组织,集合了当时10家左右个体诊所、药店,建立西河联合诊所,性质为集体所有制,取名西河联合诊所,为后来的中医院前身。

1952年,西河场的铁匠、木匠等行业联合起来,在火神庙办起了西河铁木社。

1952年,由群众集资,3元钱一股,西河场街道先后成立了供销社和信用社,

1953年上半年,撤销农民协会,建立白鹤村。第一任村长邹维光。

1953年,中共白鹤村党支部建立,叶相林为第一任支部书记。

1955年,试用铁制新式步犁。

1956年,村里各小组自建泥土或碎石路面的村道,供鸡公车运行。

1956年3月动工建东风渠北干渠北支,上游村农民参与修建。完工后,上游社区农田获益。

1958年,开展“技术革命”群众运动,制造“索牵引机”、“插秧机”、“播麦架”等。

1958年,白鹤村更名为上游村。源于中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口号。

1958年扩建部分村道为拖拉机行驶的机耕道。以后不断扩建,至1972年,全村机耕道全部形成,宽度3米左右。

1960年,上游(西河场)街道开始用电。

1960年,上游(西河场)街道开始取用自西江河自来水(通过管道)。

1962年,上游大队由5个作业组建立的5个伙食团分为13个队。

1965年,修成赵路(省道),途径上游境内,改建历史悠久的简华桥。

1967年,西河场成立“五管委员会”,管理“五匠”。后来发展为西河建筑工程队,有200至400人。1973年开始多层房屋建设,且进入成都市。1980年冬,承揽四川电视二台发射机房(四层,1400平方)工程。其中不少技术骨干为上游村民。

1970年,上游大队成立合作医疗组织,进入组织的医生称“赤脚医生”。

1974年,修建双龙路(区道),经过上游(西河场)街道与上游大队7、10队。

1983年,在东街(上游2组)建立综合市场,由工商部门修建,占地面积4667平方米。

1979年,在东街新建电影院和卫生院。

1980年,因西江河水污染,掘机井2口,用输水管道向街道居民供水,日供水量为1000吨。

1980年以后,上游大队主要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过多年艰辛试验,繁殖出的系列杂交水稻品种。吃饭问题基本解决。

1981年,上游农村普遍用上电。

1981年,上游大队贯彻执行国家农村改革大政方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集体经营为户营。

1983年上游大队开始严格实行国家颁布的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孩子。”

1983年,上游大队曾谓兴购置解放牌柴油汽车,开创农户自营农用汽车运输的先例。

1983年6月至1984年4月,农村人民公社改为乡建制,即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人民政府;大队、生产队一律分别改为村、村民小组。

1987年,东街综合市场转给龙泉驿区供销联社,有专用货棚160个。

1988年,改造西河场街道,拆除四街石板,改铺沥青和碎石路面。

1988年,上游村开始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由行政命令改为村民自治。

20世纪80年代末,上游社区女性开始烫头卷发。因改革开放,女性打扮开新颖先河,继而染发,男女都流行牛仔裤等等,一些西方生活方式逐渐引入,形成潮流。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上游社区农村陆续将原来茅草房改造为瓦房。以后又陆续改造为水泥板为顶盖的平顶房。其建筑材料与风格发生巨大变化。

1998年底,上游村贯彻政府农村低保制度。保障标准为年人均600~1000元。

2001年,上游村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务工达90%。

2002年。上游村与其他地区一样,取消各种提留款。国家此项利民政策的实施,使上游社区农民每年约减少近200万元负担。

从2002年开始,上游村农民逐渐享受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

2003年7月3日,组建药王庙社区。

2004年,新建西河镇政府,地址位于上游社区1组,用地面积20.897亩。

2004年,修建成洛路,途径上游1组,用地面积2.636亩。

2004年7月1日起,上游村开始贯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

2005年,建立西河镇上游社区。原上游村与药王庙社区撤销,对所辖区域进行合并,新成立西河镇上游社区,下辖17个组。

2005年,四川省华新现代职业学院落户上游社区西江东路1号。

2006年上游社区农村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

2008年,上游社区最大小区—龙博御景开工,2013年竣工。占地面积19161.2平方米,建筑面积66473.73平方米。

2008年春,上游社区内最大广场—清水河广场开工,至2009年竣工。总面积30000平方米。

2008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上游社区开始执行。

2010年,四川省人防办(大楼)落户上游境内12组、13组。

2010年8月,上游社区第一条水泥路建成,长度达1500米。

2011年下半年,上游社区开始贯彻落实新中国建立以来的首部《社会保险法》和国家2011年10月15日出台的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

2012年,上游社区农村用上自来水。

2012年,上游场镇与农村全部使用天然气。

2012年,上游社区民间小作坊制鞋业达到高峰,全社区制鞋业达130家,年产各种皮鞋1100万双,销售收入2.7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900多人。

2013年,上游社区举行第一届“欣源杯”农民运动会。竞赛项目有拔河、跳绳、越野跑、踢毽子等。以后每年开展一次。

2015年,投资54万元,修建上游社区最大农贸市场—上游综合农贸市场。市场内有商铺160个、摊位290个,共计450个。

2015年12月动工改造女鞋广场体育设施,投资474820元,2016年2月3日竣工。

2015年,建2、10、12、13组道路:公路全长2088米,硬化宽度从2.0米至4.0米不等。10月15日开工,同年11月14日竣工。

2016年,上游社区个体工商经营户由2008年由原来的112户增加到1254户。

2016年春决定使用公服专项资金共61万元,继续实施道路入户工程(即“户户通”工程),全面解决社区入户道路质量问题。涉及2、3、4、5、6、7、8、9居民小组。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整治。于同年7月20日竣工。道路总长达4600米。

20世纪末到21世纪以来,继清代初期移民潮之后,再一次出现移民潮,上游社区住户猛增。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