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是中断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信仰文化》
2023-10-13 09:36:35
  • 0
  • 0
  • 0

《最怕是中断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信仰文化》

最近研究中医文化,很是担忧,中医前景岌岌可危,如对现行医药方针不进行具有顶层设计意义的战略性调整,中医有可能毁在当世。

中国传统文化中断了很多,如礼仪、打扮、穿着、生育、安葬、建筑以及一些基本生活观念、价值观念、思想哲学等等。

最怕是中断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信仰文化。

中国人的信仰文化与西方大不相同,西方人独尊耶稣,也就是信仰神,且带有极强的普遍性。

中国人的信仰文化是多层次的,也可以说是多元的。首先是信仰孔子这个精神巨人,这是官方提倡的信仰,也是士大夫阶层和知识分子的信仰,民间信仰孔子也具有普遍性。

信仰孔子也就是尊崇儒家这个系统创造的文化,信仰儒家提倡的精神境界,如认识大自然的境界,修身做人的境界,创建美好社会的境界。民国以前,中央、省、州、县都建有文庙,也称孔庙,庙里供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有数百位之多,孔子以下有子思、孟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大儒。供奉这些偶像,是让学子和大众尊重孔子等先贤,尊重学习儒家学说。目的是让学习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古代人的精神信仰当然不止孔子,只能说孔子等圣贤是古代中国(西汉开始)精神信仰的主流。

各方面突出的楷模以及行业典范也是人们精神信仰的对象,如崇拜尧舜禹的政治人格、屈原的忠烈、关公的忠义、包公的廉洁、曹娥的孝、后稷的农业技术、鲁班的木工技术、范蠡的经商之道、王羲之的书法、张仲景与孙思邈的医术等。

古代中国还有极少部分一部分人信仰宗教,如佛教、道教等。

古代中国还有信仰“泛神”的特点,即以山、水、石、树为神。这样的信仰,看似有“迷信”色彩,实际上是尊崇自然、敬畏自然文化观念的体现,这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一致的。西方的神远在天外,看不见;中国的“神”,在眼前,看得见。过去有的人家里供奉有“天地君亲师”牌位,里面的“天地”就是指自然界。“君”是指君王,“亲”是指父母及以上祖先,“师”是指老师。

以上说明,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是多层面的,不像西方独尊一神。

多层面的信仰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即信仰对象不抽象,不遥远,偶像就在眼前,便于效法,便于学习。如要修养一个好人,就把孔子作为偶像;如你是君王,尧舜禹就是你的楷模;你要作士大夫,屈原是你的榜样;你要作将军,关公值得你崇敬;为官要廉洁,可学包公的精神;尽孝应尊崇曹娥;为农、为工、为商、为书法、为医,就拜后稷、鲁班、范蠡、王羲之、张仲景和孙思邈为师、为偶像。

尊孔子为偶像是一个基础,不论你从事那种职业,尊重孔子,学习儒学是一个基础,因为儒学内容广泛,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礼仪、技艺等各方面,但最重要、最首要的是学习做一个道德人格健全的人,即做仁人君子,做人要讲亲爱、和睦,要讲礼义廉耻,要讲恭、宽、信、敏、惠 ,要讲孝道、忠心,要讲诚实、中正、勇毅,要讲好学的求知精神,办事既要讲原则,又要讲权变,要讲与时偕行,革故鼎新,因情施变、因地制宜,要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一个人学好孔子的人格学并实践之,这个人一定是一个精神健康的人。

然而,孔子被推倒一个世纪了,中国人的主干信仰被折断了。现实社会,人们信仰的丧失是不可否认的。现在尽管提倡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时至今日,尚未给孔子堂而皇之地正名。佛家、道家恢复了宗教活动,可孔子还是灰溜溜的面孔,还有不少人在哪里毁谤孔子,践踏儒学。当今之中国,孔子的基本文化精神、基本哲学观念有几人能解,有的学者甚至否定孔子不是一个哲学家,贬低孔子,抬高老子;国内孔子的处境没有国外好,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儒学是中国古代文明大厦的梁柱,击倒梁柱,这意味着什么?

现在提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个方向定得很好,可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如不断推动发展,将是中国民族的幸事。

(2023年10月13日星期五上午草)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