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孔子的气质与形象
2022-10-23 08:08:51
  • 0
  • 0
  • 4

谈孔子的气质与形象

一个人的气质与形象来源于先天,但与后天的学习、修养关系极大。“象随心转”、“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说的后天的学习、修养带来的变化。

孔子是什么样的气质与形象呢?尽管没有历史典籍完整地介绍孔子的气质与形象,当时更没有摄影技术将孔子的形象拍摄下来并流传到后世,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论语》等著作,把有关孔子形象和气质的语言联系起来,而后可以看到孔子完整而丰满的气质与形象。

孔子的学生子夏在《论语·子张第十九》中对孔子的形象评价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这个描绘虽然只有十多个字,可是非常生动。白描的手法,写实的手法,非常真实、具体。子夏对孔子的观察、认识由远及近,先看外表,孔子的形象很严肃庄重,如果不深入接触,这样的形象会令一般人畏惧。但只要和孔子交谈、接触,就感到孔子很温和,很有人情味。再听孔子讲人世间的道理,那是义正词严,很有个性色彩的。从“厉”字可以推知孔子讲话不快不慢,声音洪亮,观点鲜明,爱憎分明,很有震慑力和感染力。

孔子最欣赏的弟子颜回在接受孔子长久教育后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第九》)颜回对孔子的评价与子夏近似,但更加深入和深刻,有深厚的感情和发自内心的感慨。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瞻仰孔子的形象,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研钻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一忽又像在后面。夫子循着次序一步步诱道我;先教我博学文章典籍,然后要我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我想停止不学了也不可能,已经用尽我的才力,而夫子的道依然卓立在我的面前,我想再追从上去,但总感到无路可追从上去啊!

“弥高”,颜回感到孔子是巍巍高山;“弥坚”,是颜回感到孔子的崇高品质十分坚强。“循循善诱”,是说孔子教育学生的态度、方式方法。这是多么宽仁的形象啊!

孔子的学生子禽问子贡:我们的老师每到一个国家,一定能听闻到这个国家的国政,这到底是我们的老师自己去四处打听而求得的?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说:我们的老师是靠他的温和、良善、恭敬、节制、谦让五种美德得来的,就算是我们的老师是去求得的,这种求法应该也是和别人的求法有所不同的吧。这里,我们看到了孔子处世为人的又一个侧面:“温、良、恭、俭、让”。孔子自己曾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见孔子是一个很文明的人。

孔子的气质与形象还体现在人际交往方面,以善良、真诚的心广泛地与人们交往,他说:“泛爱众,而亲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气质与形象的基石是“中庸之道”。他坚毅如磐石立于“道”上,巍然屹立,

不偏不倚,持正、守正、刚正。这个“正”,就是“真理”和“正义”。展示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也就是展示了自己的形象和气质。

现在有些人认为孔子迂腐、保守,这是对孔子的误读。

孔子的气质与形象不是平面的而二十立体的,是庄严与快乐、温和与阳刚的统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孔子问他们想做些什么事情。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谈的是治国的严肃话题,但是孔子不满意。最后,正在弹琴的曾皙放下琴,谈了自己对某种生活的向往,那就是在春天,穿着漂亮的衣服,邀约一些人,来一次春游,好好享受春光的沐浴,在河里去洗澡,然后上岸,迎着春风吹,同时向着旷野引吭高歌。

听了曾皙的生活向往,孔子长叹一声说,好啊,我赞成啊!说明孔子的生活方式主张“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孔子是音乐专家,可以想见,一个酷爱音乐的人迂腐吗?从“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第九》中也看到孔子不仅不迂腐,而且很具有灵活性。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第九》“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学而第一》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第九》子曰:“刚、毅、木、讷近仁。”从这些话语里,我们感到孔子的形象和气质里贮藏着强大的力量。

总之,孔子的形象和气质非常饱满、丰富、生动。它的胸襟博大、坦荡,既庄严谨慎,又豁达乐观,心地善良,亲爱温和,追求真理,乐以忘忧。其气质与形象在年富力强岁月里表现的尤为突出。一句话,孔子的气质与形象很崇高、很文明、很伟大。他作为中国的文化圣人,当之无愧!

(2011年3月5日至6日草)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